•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上海中医药大学努力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工作
  •   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一视同仁与尊重差异结合,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多措并举、持续用力。十年来不仅培育了一批热爱祖国、学业优良、专业过硬、积极向上的新疆籍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民族团结的优良“种子”,而且在内地高校中率先成立了专门负责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载体——“洪汉英工作室”,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为上海及内地其他地区高校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想上导向鲜明重引领。一是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在面前立场坚定。二是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学习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设“中国少数民族医学概览”课程,带领学生赴贵州等地开展文化教育,举办沪语培训班让学生感受海派文化,了解上海的卓越城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小学参加各类交流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三是用心用情加强思想引导。洪汉英等老师10年来每个寒暑假都赶赴新疆进行家访,走进学生家中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和困难问题,确保工作做到关键点,效果深入学生心。2014年起“洪汉英工作室”在新生录取时便专门奔赴新疆召开新生见面会、家长会,前置做好沟通、教育,搭建家校合力育人平台。

      学业上一视同仁不降分。培养目标无差别和培养手段差别化相结合 ,在学业上对所有学生“同一标准”,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不送分、不开根号,不搞“性歧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潜力。同时,充分考虑一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帮扶措施,通过教师一对一结对指导、基层党组织结对、员和学长学姐引导、民族联师生学习小组互助、学金鼓励激励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畏难心理 ,建立学业自信 ,提升成绩,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特别是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8%。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在上海市青少年科创项目的领台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表彰中,都有学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

      生活上关心帮扶讲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尽量不用简单发钱给物的方法,而是采取“以代补”的方式,把困难扶助与激励上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帮助,培育自强奋斗的品格。学校创新设立“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金”“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寒暑假调研优秀”和 “新疆籍少数民族优秀毕业生”等项,覆盖面达50%和23%。开展“行走美丽新疆,践行歧黄梦想——寒暑假社会调研”等活动,学生完成寒暑假社会调研300人次,获人数近50%,培养了思考能力, 提升了综合素质。

      管理上包容促交融。思维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实行一视同仁的教育管理。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少数民族身份而一味迁就。同时对于特殊困难学生不贴标签, 加强人性化关怀和融情沟通,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打开,集中精力投入学业。尊重差异而不强化民族特性,积极推进各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使各民族师生在相处中增进感情、促进交融,形成了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

      就业上沪疆联动力。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生活全过程,将专业学习拓展到课堂以外,入校后不久就开始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参与挂职锻炼等各种实践,同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培养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为今后高质量就业打好小米的乱情人生基础。学校把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一方面“走出去” 主动出击。自2010年起每年由校领导带队,洪汉英工作室、学工部、院系负责人等参与,带领学生赴新疆参加当地的医疗卫生系统供需见面会,推介毕业生,并与相关医院建立起就业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请进来”创造条件。把民族地区的用人单位请到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少数民族毕业生铺设就业绿色通道。在学校不懈地努力下,自2010年以来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了100%。